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孙承秀:30年捐资助学 托举百余孩童“上学梦”

孙承秀:30年捐资助学 托举百余孩童“上学梦”

2025-05-29 05:22:16 [热点] 来源:猛男诞生记2在线观看

  “前几天刚和萍萍通完视频电话,上学梦她说毕业找到工作了,孙承就在合肥,秀年搬家要离我近一点。捐资”8月15日,助学孙承秀一脸笑意地打开手机,托举给记者看着她和“干闺女”们的百余聊天记录,萍萍(化名),孩童只是上学梦其中之一。孙承秀刚刚获得2023年第一季度“合肥好人”,孙承她是秀年从河南远赴合肥创业的铁娘子,也是捐资上百个贫困儿童口中的“孙妈妈”。

  因为自己淋过雨,助学 所以想为孩子们撑把伞

  每年寒暑假,托举正是百余孩子们放松的时候,然而在合肥的孙承秀却要为远在乡村的孩童们忙碌起来——联系公益机构探望需要帮助的孩子、确定新资助的学生名单,逐一准备好需要的学费……这已经是她保持了30年的“仪式”。

  而要追溯起这一“仪式”的由来,还要回到30年前。

  孙承秀今年已经55岁。上世纪90年代初,她从老家河南固始县来到合肥念书,毕业后留在合肥打拼着自己的美容医疗事业。1993年春节,她回乡过年,正好碰上同村的老人出殡,留下一个父母双亡的小孙女。

  “出殡的乡亲们排成一条长队,队伍最前面却走着一个瘦瘦的小女孩,穿着旧损脏污的衣服,看到她我一下就揪起了心。”孙承秀说,幼时因为家境贫困,她在14岁之前没有穿过一双新鞋子,靠着自己拼命读书才走出了小村子。看到穿衣破旧的小女孩,她就像是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她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有人管她吗?”孙承秀急切地想从母亲这里知道女孩的后续安排。“可能被别的亲戚领养或者就去福利院了吧。”问到这里,孙承秀当即做出了决定,她要帮助这个女孩。

  当时她才毕业打拼没两年,积蓄微薄,仍东拼西凑给女孩送去了150元,又买了几件新衣服为女孩穿上。离开老家后,她拜托母亲常常去探望,不时寄些衣物和学习用品。当时的孙承秀没有想到,她的一时善举,牵系住与女孩几十年的缘分,至今彼此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家庭,生了小宝贝,每年我过年回乡,她都要来我家拜个年。”孙承秀说,在呵护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也感受到了“获得感”。从此,她开始特地留意贫困儿童的信息,走上了捐资助学的“公益之路”。

  护航成长也呵护自尊

  30年来,孙承秀先后资助了近600名贫困儿童。其中最让她惦念的,是一个叫萍萍的女孩。

  2015年9月,孙承秀参加肥西县的一场助学活动,刚到现场就被一个女孩紧紧拉住:“妈妈我想继续念书!可以让我读完初三吗?”看着女孩渴求的眼神,孙承秀深受触动。

  “当时我就跟她说,只要她好好学习,她读到什么学历我就供到什么时候。”这个女孩就是萍萍。孙承秀告诉记者,萍萍的母亲是残障人士,父亲患有癫痫,生活举步维艰。但好在萍萍是个好学努力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每年都资助她学费、生活费,但她还不肯‘白收’,知道我在创业,每年假期非要来帮我打打下手。”孙承秀说,萍萍独立自强,她也想呵护孩子的自尊,便每年暑假都把萍萍接来,留在自己开的美容机构里看看店、整理店铺。

  一来二往,孙承秀对萍萍的感情愈发深厚,她直言,萍萍就是她第二个女儿。每年过年,她都会把萍萍一家接到合肥,两个家庭变成了“一大家子”。

  孙承秀持续资助了萍萍8年。今年,萍萍顺利毕业,并在合肥成功就业。为了离她的“孙妈妈”近一点,萍萍特地租房在孙承秀附近。

  今年2月,孙承秀又为150名留守儿童送去爱心物资和学费。这个暑假,她也正在对接公益机构,准备再资助一批孩子。30年来,她的“助学足迹”走遍了河南和安徽,固始县、罗山县、淮滨县、霍山县、肥西县……都有她的“爱心印记”。

  是孩子们的“妈妈”,也是老人们的“女儿”

  孙承秀投身公益30年,不仅是贫困学子口中的“爱心妈妈”,也是孤寡老人口中的“贴心闺女”。

  “准备米油,买换季衣服和鞋子,给李叔叔带爱吃的桃酥,张阿姨说被褥有点单薄了……”孙承秀的手机里有一份经常更新的文档,这是她惦记着孤寡老人们的“备忘录”。她说,平日里,她想到老人们需要什么就会随手记下来,等到下次再去探望时,就不会忘记老人们的“叮嘱”。

  孙承秀现在已爱心“承包”了庐江等地的8家敬老院,每逢闲暇就会前去探望,陪老人们吃饺子、唠嗑,为老人们剪发、按摩。

  捐资助学,某种程度上是孙承秀对自己贫苦童年的“弥补”;而关爱孤寡,是她母亲言传身教的善良。

  孙承秀说,儿时家庭贫苦,但她的母亲还是经常帮助村里的老人。比如帮邻居老人挑水,到同村的孤寡老人家里收拾卫生。年少的孙承秀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也经常给母亲“搭把手”。成年后,她有余力帮助他人,便开始延续母亲的善举。

  “每次去探望他们都特别开心,不舍得你走。”孙承秀说,最近打算去看望淮滨县养老院的两位孤寡老人,他们都把她看成自己的亲闺女。“有位老人今年已经96岁了,最近还生了病,我要抓紧去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记者 刘小容/文 吴翰林/图 实习生 张若雨 徐舒洁)

(责任编辑:热点)

推荐文章
  • 淮北市:文明餐桌成风尚 反对浪费“不放假”

    淮北市:文明餐桌成风尚 反对浪费“不放假” 新春佳节之际,一桌丰盛的“团圆饭”,是国人专属的节日仪式。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适量点餐、公筷公勺、打包剩菜等已成为一种新“食”尚,也给春节增添别样“年”味。春节期间,记者走进淮北市多家餐饮店发现,“反 ...[详细]
  • 怀宁县戏曲特色小镇有序推进各项建设

    怀宁县戏曲特色小镇有序推进各项建设 怀宁县石牌镇紧紧围绕打造以“中国戏曲文化的创作创新基地、戏曲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戏曲交流的展演展示基地、戏曲艺术的评奖颁奖基地”为核心的国家级戏曲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目标,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石牌镇投资建设 ...[详细]
  • 徽派匠人汇聚安庆犁桥水镇复建再现水镇古韵

    徽派匠人汇聚安庆犁桥水镇复建再现水镇古韵 徽派匠人汇聚义安区犁桥水镇。采用传统榫卯方法复建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犁桥再现江南水镇古韵。11月24日,徽派匠人在义安区犁桥水镇复建明清时期建筑。 犁桥水镇古名“犁耙桥”,地处长江南岸,历史上曾是远近闻 ...[详细]
  • 善厚镇:提炼村庄主题 彰显乡愁村魂

    善厚镇:提炼村庄主题 彰显乡愁村魂 和县善厚镇凤台村不仅是鸡笼山—半月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属地,也是和县北部旅游带的重点板块。2021年,该镇以创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镇为契机,结合多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凤台村18个自然村,尤其是景区东 ...[详细]
  • 王荷仙: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

    王荷仙: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 在博望区博望镇新城村石家自然村,提起王荷仙,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了不起”,接着还会补上一句“不容易”。2012年,王荷仙的丈夫突发重病失去劳动能力。11年来,王荷仙照顾丈夫,抚养一双儿女,用柔弱 ...[详细]
  • 芜湖繁昌童坝村的红色展馆成了村民的休闲打卡处

    芜湖繁昌童坝村的红色展馆成了村民的休闲打卡处 最近几天,位于繁昌区峨山镇童坝村的红色展馆,成了十里八村村民的休闲打卡处,村民们一边驻足参观展馆,一边自豪地说,这个建在村里的展馆真不错。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详细]
  • 南艳湖“悦读者”科普课堂 微创投公益项目完成

    南艳湖“悦读者”科普课堂 微创投公益项目完成 近日,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南艳湖“悦读者”科普课堂微创投公益项目圆满完成。该项目为期3个月,共开展南艳湖“悦读者”科普课堂系列活动6场,招募了百余位志愿者与家庭,参与到志愿服务队伍中,在辖区形成了良好的 ...[详细]
  • 马鞍山市举办 “梦回牛渚”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马鞍山市举办 “梦回牛渚”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李白诗词文化与林散之书法艺术,近日,采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等多家单位,举办了“梦回牛渚”采石矶李白诗意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本次邀请展面向全国征稿,绘画以李白诗意和 ...[详细]
  • 【榜样】扎根乡土助振兴

    【榜样】扎根乡土助振兴 人物名片宋雪芹,怀远县包集镇包集村委会委员,先后获评安徽省百名农村产业女性带头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人物寄语我会珍惜荣誉,加倍努力工作,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近日,怀远县包集镇包集 ...[详细]
  • 触手可及的科普场馆蕴藏科创动能

    触手可及的科普场馆蕴藏科创动能 孩子们在合肥植物园体验趣味科普合肥植物园的室内科普教育场所合肥植物园花卉种类繁多合肥植物园自1987年开放以来,一直是合肥居民喜爱的科普地标。合肥植物园以其生态园林风貌与植物文化相融合而著称,是集植物 ...[详细]
热点阅读